联系我们:0571-87257060
数字化成为文旅产业强大引擎
发布:浙江普世文旅农创发展机构 日期:2023-10-25  浏览:142 次

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,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,科技与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的行业趋势。文旅行业从业者纷纷利用大数据、元宇宙、人工智能等新技术,积极开展数字文博、云展览、云演播、网络直播等服务,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,激活文旅新业态。

专家预计,2023年,中国数字化文旅产业市场规模将会突破1万亿元。伴随互联网兴起,需求侧牵引的智慧旅游已经进入到消费场景建设的全新阶段,人工智能、5G通信和现代金融科技创造了更加多元的消费场景,推进现代旅游业建设和高品质发展的新时代已经到来。

各地不断增加文旅数字含量
近年来,我国出台了多项文旅产业发展政策文件。其中,2021年4月,文化和旅游部发布《“十四五”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》,规划提出:“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”。同年12月,国务院印发《“十四五”旅游业发展规划》,提出要充分运用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,升级传统旅游业态,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,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。
这些政策的出台是国家对新兴数字文化产业做出的顶层设计,将引导产业的发展方向。同时,各地纷纷响应,正逐渐增加文旅的“数字含量”。如上海推广“数字酒店扫码入住”模式;江西出台推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,推进旅游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;内蒙古建成“游内蒙古”平台,多家景区和文化场馆实现预约服务功能。
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

数字经济时代,以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,有助于丰富文旅业态、细化市场需求、扩大产品范围、增强文旅体验。借助5G、人工智能、虚拟现实、智能交互等技术,沉浸式体验近年来火遍大江南北,融合数字技术、光影技术、文化内容创意,大大增强了文化旅游的故事性、体验性、参与性和互动性,日益成为文旅消费创新升级的强劲动力。如何让线上线下一体发力、优势互补,进一步呈现文化底蕴、激活消费潜能,成为文旅产业的一道必答题。

实际上,数字文旅产业特征不是简单的“数字特征+文旅特征”,而是从文化、旅游、数字的属性特征中进行融合、再造。“文旅+数字”的转型,不是简单地把内容搬上互联网,而是要在经营模式、盈利模式、产业链生态等方面全方位创新,最终实现文旅产业的提质增效。简言之,数字技术只是手段,关键还要重视产品的价值体验。对于旅游景区而言,以数字化激发文旅产业新活力,应在加强创新探索、挖掘特色文化IP上不断发力,提升数字技术应用效能,不断丰富数字文旅产品类型和应用场景,让文化更富活力、旅游更富魅力。同时,持续发掘本地特色资源,建好基础设施,配套人性化的服务,给游客带来线上线下一致的良好体验。

文旅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,必须借助平台力量,如电商平台、社交平台、直播及短视频应用平台等,都是文旅产业数字化升级的阵地。各地文旅产业要主动融入各类平台,催生新产品新业态,鼓励文化创意产业与数字技术相结合,通过开展数字艺术展览、数字文化演出等,提供与数字技术相关的文化体验,开发更多数字化的文创产品。

文旅数字化创新重点领域
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一批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“十佳案例”和“优秀案例”,其中重点关注的是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的五个重点领域:
•一是创新文化表达方式,运用数字化手段创新艺术表现形态,应用数字化工具助力艺术创作生产;
•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,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,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;
•三是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,将文化资源数据采集、加工、挖掘与数据服务纳入经常性工作;
•四是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,充分利用文化设施、旅游服务场所搭建数字化文化体验场景,拓宽文化内容数字分发渠道,强化智慧旅游场景应用;
•五是构建文化数字化治理体系,提高文化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。
打造四大体系推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
(一)夯实新型基础设施体系
尽管新业态发展势头迅猛,但传统景区、文博场馆在5G覆盖、大数据集成、云平台建设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面临较为艰巨的任务。一是要加快推进5G网络在重点景区、度假区、文博场馆全覆盖,充分发挥其响应快、低延时的优势,鼓励发展景区数字虚拟解说、全息互动投影、无人机表演、夜间光影秀等产品,进一步提升人机交互、数字化体验的沉浸感。二是要紧抓建设“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”契机,依托现有文旅资源及素材基础,加大横向部门和纵向行业数据融合归集力度,分类采集、梳理、对接文旅机构、科研院所和文旅内容生产机构的各类藏品数据、素材数据、标本数据,提炼优质数字文旅内容与IP。建设物理分散、逻辑集中、开放共享、安全可信的文旅数字资源服务及流通、交易体系,全面融入内容创作生产、创意设计以及城乡规划建设、生态文明建设中。三是要综合运用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,对重点旅游景区、酒店及重点交通设施、各类文旅场馆进行智慧化提升改造,打造可交互、沉浸感强的智慧景区、智慧旅行社、智慧酒店、智慧博物馆、智慧美术馆、智慧展览馆等设施体系。
(二)打造数字文旅创新体系
英国等发达国家数字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,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及学界对基础研究的重视。我国数字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要从基础研究入手,着力构建理论、内容、产品、技术、载体五大创新体系。一是要广泛调动全社会智力资源,打造数字文旅产业高端创新智库,为数字文旅产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与资源聚合。二是围绕行业发展需求,组织一批科研攻关项目,开展对文旅内涵、艺术创作传播规律和原理、文旅与科技融合等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和前瞻性研判,加强文旅资源数字化与内容挖掘技术、艺术创作与公共文旅服务共性技术、智能科学、体验科学技术、跨内容识别及分析等技术的研发,强化科技在旅游、演艺、娱乐、工艺美术、文旅会展等领域中的应用,推动文旅内容生产与传播体系创新。三是强化创新载体建设,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、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、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等为重点,建设一批5G+文旅、区块链+文旅、人工智能+文旅等示范应用场景,培育和认定一批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型、科技型龙头企业,实施一批文旅产业科技创新工程项目。
(三)优化数字文旅供给体系
尽管近年来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,但从文旅产业结构来看,传统业态仍然比重过大,持续优化创新性数字文旅产品与服务,必要且紧迫。一是对全国优质文旅资源进行专业化挖掘、品牌化包装、系统化梳理、聚合化呈现,丰富以游客为中心的内容云,优化以服务为中心的功能云,通过标准化、共享化、交互化的方式,实现文旅内容供给向更深、更广、更细、更实的方向全面发展。推动在地、在场资源的在线化转化,支持文博场馆、景区景点、街区园区、文艺院团、非遗场所开发数字化产品和服务,将创作、生产和传播等向云上拓展。二是积极拥抱新技术,推进生产经营模式更新迭代。鼓励发展文字内容生成、语音生成、图像生成等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应用,通过高效率、高质量的自动化内容生产机制提升创作生产效率,降低创作门槛,简化内容创作流程,提升大众通过人工智能平台参与文旅创作与供给的积极性。三是大力发展平台经济,鼓励众包、云外包、平台分包等新模式,培育文旅领域垂直电商供应链平台。四是打造一批虚拟文旅产业园区,鼓励数字文旅要素向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、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、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重点功能平台集聚,建设一批数字文旅体验厅、数字文旅体验馆、数字文旅体验园,拓展数字文旅供给方式与供给空间。
(四)完善数字文旅消费体系
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脆弱复苏之中,数字消费成为促进经济复苏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。一是要创新文旅消费模式,打造数字文旅消费场景,培育网络消费、定制消费、体验消费、智能消费、互动消费等新型消费。鼓励景区、文博单位、主题公园、园区街区与虚拟消费、社交电商、粉丝经济、订阅经济、众筹经济等新经济模式相结合。二是利用5G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超高清、物联网、VR、AR等技术,不断提升“云旅游”“云演出”“云看展”“云游戏”等文旅消费体验质量,培育壮大线上演播、数字创意、数字艺术、数字娱乐、沉浸式体验等文旅新业态。三是不断优化文旅消费补贴方式,鼓励举办文旅消费季、消费月、消费周、音乐节、设计周等活动。拓展联名信用卡、消费信贷、消费折扣、消费分期等新消费手段,推广电子票、云排队等网络消费新方式。提升文旅消费补贴手段,实现不同消费平台互通互认,进一步提振文旅消费活力。四是创新数字文旅传播营销方式,鼓励OTA平台与“一机游”相结合,通过“内容+社交+大数据推荐+电商”等模式,发挥线上互动、内容聚合、精准营销等优势,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互促。
图片
Copyright @ 2024 浙江普世文旅农创发展机构 版权所有      ICP备案编号:ICP备1364512493号
留言板

浙江普世文旅农创发展机构

感谢留言 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关闭 发送
发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