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3)非遗+文创+旅游开发模式。
①有形与无形复合到旅游发展。
历史文化街区,古镇、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非物质文化开发的一个重要依托。
规划将充分结合当地文物保护单位、历史街区和古村镇的保护,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展示。衢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依托江山廿八都古镇、衢州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、衢州古城墙、龙游古民居等较有名气的旅游吸引地。展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及艺术审美价值的传统手工艺、雕刻艺术、民俗文化,聘请非遗传承人或民间艺人进行传统艺术展示或表演。
②文创方法促使商品旅游开发。
旅游与购物总是相伴而行的,旅游购物不但能增加旅游气氛,也可获得经济收入,旅游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,具有实用性、纪念性和公益性等特点。
在衢州旅游发展中,建议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商品系列,突出精品,不断创新,以适应市场需求。以衢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素材,开发富有文化韵味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。
③虚拟现实场景舞台剧活化。
实景舞台剧依托自然山水为演出的舞台背景,融入自然和人文两个要素。借助现代科技手段,对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表演,运用这种开发模式可以将戏剧(西安高腔、江山婺剧、茶灯戏、目连戏、徽戏)、歌舞(常山喝彩歌谣、龙舞、跳竹马)等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改编成符合舞台表演的形式,然后以人的表演活动而活化,这也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最具创意的一种模式。
10.建设专题展陈型场馆
衢州现有十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,针对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现状和特点,建设以保护全国、全省有较高知名度非遗项目为主的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,建立衢州市有地域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,建立突出项目的专题馆(现有中国儒学馆、邵永丰麻饼手工技艺博物馆,可增加围棋文化馆、古民居建造艺术博物馆等等)。
11.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
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采用计算机、多媒体、数据库和网络技术,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各种信息进行采集、存储处理和传输、管理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建设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,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。因此要加快建立规范化、标准化的衢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。
12.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教育科研体系
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。与高校、研究机构合作开展“非遗”课题研究工作。与高校合作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、高级人才培养。
在全市各中、小学校通过开设“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课程”、校园展览、讲座等形式,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普及工作。
以社区为单位,设立“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课堂”,通过讲座、小型展览、动手做等形式,在市民中进行“非遗”传承和保护知识的普及。
(1)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站。
(2)建设数字网络。
(3)开设专题、专栏走进媒体。
(4)搭建传播平台。
(5)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。
(6)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、出版工作。
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,也是文化保护的核心内容。应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重,并融合保护,联动发展。
此案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初探,还有很多不足和缺失。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学者,希望以发展的视角看待成长中的保护进步。保护工作核心在于方法,在于态度,在于正确的持之以恒。
本文完结
(作者:胡彦鹏)
版权声明:未经许可,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、抄袭或转载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。
浙江普世文旅农创发展机构
0571-87257060/15669000966
发送